— 新聞中心 —
聯系人:趙先生
手機:136-0743-4050
電話:0731-84141842
微信號:vx13607434050
Q Q : 2356607256
郵箱:2356607256@qq.com
地址:長沙市岳麓區平塘街道白泉村
發布時間:2022-04-15 人氣:
日前,人民日報發表評論員文章《質量應是企業立身之本(一線視角)》,評“低價中標”,沒有利潤何來質量,在各大媒體上引起了廣泛關注。在建筑領域,有人將這一現象戲稱為“餓死同行、累死自己、坑死業主”。而在保溫行業,低價中標已經成為了默認的中標方式,低于成本價中標更成為了一種常態。”
《建筑設計防火規范(GB 50016-2014)》在2015年5月1日正式實施,從那時起再設計常規民用建筑(27-100)如果選用B級保溫材料,就得使用耐火極限為半小時防火窗,綜合造價要比直接選用A級材料高得多。
今年三、四月份,一些大地產商100mm厚雙網巖棉薄抹灰的中標價格已經壓到135元左右,作為建筑保溫行業的資深人士,怎么也算不明白價格至此,還能有利潤嗎?
曾經有一個工人跟說,他們給“暖房子工程”施工的時候,講好每平米人工費8元,結果他這一天掙了1800多元,聽的我瞠目結舌。
而巖棉的安裝就考究的多,首先得刷界面劑。然后呢,巖棉板以錨固為主、粘結為輔。巖棉帶粘貼為主,錨固為輔。整個系統粘錨托相結合。如果施工巖棉板的時候工人虛打幾個錨栓,粘貼巖棉帶的時候工人虛粘,都有可能造成脫落。所以這個環節的人工費還得40元開外。
由于同行們互相殺價、降低材料及施工質量,三兩年后,大量巖棉板從天而降,后果不堪設想!
“低價中標”現象之所以出現,和法律法規執行不嚴、監管機制不完善有一定關系,而從根源上講,是鼓勵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不足導致的。當有的企業每年拿出很多利潤來搞研發、創新,提升產品質量時,個別企業靠偷工減料、假冒仿制也能同臺競技,甚至競爭成功。長此以往,就沒有企業愿意花精力搞研發和創新。這不僅嚴重擾亂了市場經營秩序,對整個制造業也是一個打擊。解決之道,自然是進一步完善市場環境,讓企業拿產品質量說話,讓過得硬的產品叫得響、站得穩,從而為制造業大國打下產品質量的基礎。
令人慰藉的是,在今天的中國市場上,靠偷工減料甚至假冒偽劣來獲利,空間正日益逼仄。一方面,目前,隨著監管部門從標前、標中到標后的全流程監管,招標投標活動逐步規范化,通過低價中標進而謀求灰色利益的可能性被大大降低。相反,一些低價中標的企業經常由于利潤極低,造成交期延遲,且無法保證質量,讓招標方付出了更高的代價。在工程領域,有人將這一現象戲稱為“餓死同行、累死自己、坑死業主”。
據某企業老板透漏,他們的保溫材料目前有14個城市在用,但光進入這14個城市的檢測辦證費用就花了100萬元,一個系統,每進入一個市場,需要的檢測準入費用從2萬元到8萬元不等。
對于多起與保溫層相關的火災,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材料的阻燃等級達不到。而有機保溫材料本身易燃,這樣就需要在材料中添加—定量的阻燃劑,使其阻燃性能達標。同樣密度的保溫層板材,阻燃程度不同,價格相差就很大。而在政策和現實的倒逼之下,大量假A級材料進入了建筑市場。這些外墻外保溫A級材料造假,涵蓋開發商、銷售商、生產商,以及檢測、驗收機構整個鏈條,并有多家知名地產公司卷入其中。前幾日,去年失過火的某工地,該項目樓層均超過了30層。一名負責人指著地上堆放的外墻保溫材料說:“我們用的全是A級‘真金板’。”但是卻發現該產品可輕松被點燃,且在燃燒過程中釋放黑色的刺鼻濃煙。奇怪的是,這種根本達不到A級燃燒性能的“真金板”,卻拿到了A級檢測報告。還去了當地另一個全國知名地產公司的項目工地,該工地建設的住宅也超過了30層,其使用的保溫材料,則直接是在B1級板兩側涂抹上了水泥砂漿。諸位看官也都明白,這種材料叫復合A級,是不可能拿到檢測報告的。同樣的在現場對其進行點燃實驗后,也可燃燒。但是,該項目也順利拿到A級檢測報告。
到底誰在造假?
這些檢測報告,其實僅是整個造假鏈條上的一個環節,生產商的造假行為更是觸目驚心。大家都知道,真金板是B1,但是B1級板是如何拿到A級檢測報告的呢?顯然,是拿著容重大的保溫板去消防部門檢測,據稱,他們一般都是拿容重150公斤左右的去檢測。看到了河南省消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(簡稱河南省消防檢測中心)為河南某真金板出具的檢驗報告上看到,該產品等級果然被標注為“A(A2)級”,樣品容重達207公斤。實際上,項目上使用的“真金板”容重多為30公斤和35公斤。而這種調包造假的行為,在周邊城市的建筑市場,已是潛規則。
消防檢測機構只管防火標準,建筑檢測機構只管節能標準,兩家單位出的報告,獨立來看都沒任何問題,這就是導致市場上的外墻保溫材料屢屢被調包的一個重要原因。
而且,大家都可以看到在這些報告末尾往往有這樣一段話:本實驗結果只與制品的試樣在特定實驗條件下的性能相關,不能將其作為評價該制品在實際使用中潛在火災危險性的唯一依據。言外之意就是,他們只對來樣負責,后期用什么管不了,如此一來,國家對保溫材料A級燃燒性能的強制性,就幾乎沒作用了。
國家相關部門也要對保溫行業有一個正確的評估,將防火和保溫有效的平衡起來,不管如何,要制定完善的國家級的行業規范,從政策導向上,要對保溫行業負責任。
上一篇:沒有了!
下一篇:改變外墻保溫現狀刻不容緩
相關推薦
免責聲明:本站支持廣告法相關規定, 且已竭力規避使用“極限化違禁詞",如不慎出現僅代本站范圍內對比,不支持以任何"違禁詞”為借口舉報我司違反《廣告法》的變相勒索行為! 本站部分素材來源互聯網,以傳播信息為目的進行轉載,如涉及版權請直接與客服聯系,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,謝謝。